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谁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搭桥铺路”?

来源:新华网 浏览:389 发布时间:2015-12-02 16:02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 政策保障显著加强、投入力度明显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5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之后,特殊教育进步明显。

  然而,仍有8万多残疾儿童未能入学、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呈萎缩态势等情况,依然阻碍着一些残疾孩子融入社会的道路。

  转变观念:特殊教育是残疾儿童应该享有的平等权利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通过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被行政部门以特殊孩子少、普通孩子多没有校舍为由,将特教学校改为了普通学校。

  特殊教育发展滞后,确系国情国力所限,但也有观念和管理障碍。评估报告指出,部分地方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水平偏低,仍将其定位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而非残疾儿童应享有的权利。

  “在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特殊教育法,通过立法保障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迫在眉睫。”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教授肖非表示,特殊教育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特殊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指出,让残疾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问题依然困扰着特殊教育,中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普通义务教育。

  中国残联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尚有83532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未能入学接受教育。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属于特教资源“空白县”。

  专家认为,特殊教育法应包括“教育公平”“适当教育”“社会公正”原则,即所有残疾人都有权利平等接受适合其独特学习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这是实现社会平等与公正,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加大投入:改变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量少质弱现状

  北京海淀区培智学校校长于文说,近年来社会对残疾学生及其家庭的关注不断增加,而特教老师的生存状态也需引起重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目前国家及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出台特教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各地特教学校大多没有达到1:3的基本师生比例。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有246万;而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我国特教学校专任教师仅有48125人。

  更为严峻的挑战是,高校相关专业长年冷僻,生源困难。辽宁师范大学特教专业教授袁茵说,学校特教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大三由学生自愿报名或把前两年总分低的学生调剂到这一专业,每年约15人。

  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等现实原因也在加剧特教教师的稀缺。评估报告指出,特殊教师津贴59年维持未变,仍是工资外另加15%的津贴,虽然有部分省份提高了比例,但大部分省份在等待国家层面政策。

  专家建议,我国普通师范院校应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国家应推动各省出台特教教师编制标准。针对特教学校特点,提高编制标准。制定特教教师职业标准和特教职务(职称)评聘体系。切实提高特教教师岗位津贴标准。

  随班就读:为残疾孩子融入社会“搭桥铺路”

  作为我国第一批吸纳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北京市西城区上斜街小学多年来致力于开展“融合教育”研究,目前有听力、智力障碍、孤独症倾向的随班就读生16名,另有学习困难、肢体不协调的学生25人。

  校长韩建丽说,对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特殊教育资源教师须协同班级老师针对学生家庭环境、个性特点、课堂学习、日常交往等情况制定出个性化发展方案。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班就读在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以此为依托的融合教育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知。2012年9月深圳宝城小学家长联名写信,要求校内的一个自闭症学生转学,引发争议。

  近年来,尽管一些地方开展融合教育试点,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浙江省随班就读教育已经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入学难的问题仍很普遍。

  于文坦言,目前各地很多随班就读就是“混读”,很多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如孤独症儿童没法跟上教学进度,难以从学校得到“补偿性教育”,老师也常常倍感压力。

  北京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芦燕云表示,发展“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需要发挥特殊教育培训中心的专业化支持。但是目前特殊教育培训中心与普通学校的关系并没有理顺,依然是“两张皮”。

  “衡量特殊教育质量,主要看是否注重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是否提高了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郑富芝说,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国家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课程改革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从教育融合到社会融合再到心理融合,残疾人只有充分融入社会,才能实现权利、自由和责任。根据教育部工作规划,今后将重点采取三项措施强力支持融合教育:一是在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专门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的教学和康复设备;二是根据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的人数,参照特教学校的标准拨付公用经费,使普通学校有更多的财力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在特教学校创新推出“双学籍”,使残疾学生同时具有特教学校和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籍,可以定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执笔记者:刘奕湛、吴晶 参与记者:施雨岑、王莹、孟华)

全 文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吴晶 刘奕湛)记者30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特殊教育专题报告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将实现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使其免费教育期限达到12年。

  规划纲要颁布5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使得特殊教育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评估报告,截至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学生39.49万。未入学残疾儿童数从2010年的14.5万人减少至2013年的8.3万人。2014年全国共招收残疾大学生9542人,其中7864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学生进入特殊教育。

  评估报告也指出,部分地方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水平偏低,部分地市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尚无专人负责特殊教育工作;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学前特殊教育刚刚起步,残疾幼儿入园率偏低,贫困地区基本为空白;除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堪忧。

  “特殊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总体水平不高,发展还不平衡,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指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增加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016年将最低标准提高到6000元以上,达到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对学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优先进行资助。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张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来,顶层设计的加强带动了地方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然而,特殊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块短板,如何让残疾学生成为受呵护的群体依旧任重道远。

  政策保障显著加强、投入力度明显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未入学残疾儿童数从2010年的14.5万人减少至2013年的8.3万人。数据和成绩的背后,是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支持特殊教育的政策正在产生实效,是支持特殊教育的投入和保障机制正在健全,是残疾学生正在拥有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

  成绩令人欣慰,但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突出,随班就读质量堪忧,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学前特殊教育刚刚起步,残疾幼儿入园率偏低,贫困地区基本为空白等等,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仍待提高。如何通过努力将特殊教育的短板尽快补上来,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让残疾学生成为最受呵护的群体,依旧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需要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刘奕湛、吴晶、施雨岑)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哪些便利条件?残疾人就业将有哪些措施保障?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认证如何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5年以来,特殊教育仍面临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根据11月30日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特殊教育专题报告,教育部、中国残联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残疾人参加高考需提供更多便利

  问:《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办法(暂行)》文件的出台,残疾人参加高考已获得很多便利,未来还将有哪些举措进一步方便残疾人参加高考?是否出现高校拒收的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李天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办法(暂行)》文件发布以后,加大文件的贯彻落实,通过进一步研究各地考生情况的不同来提供相应的便利。

在高校录取后要给残疾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首先招生学校有主体责任,学校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些合理的便利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残联应当统筹各方资源去支持学校。

  此外,随着更多的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残疾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有所发展,质量要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5年各省招生部门统计,目前没有发现符合高校录取标准的残疾人考生被拒收的现象。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