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沈周的几幅山水卷轴画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网 浏览:2380 发布时间:2009-02-26 10:26

    沈周(1427-1509年)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相城人。他博览群书,以画闻名,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以画山水画著称,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沈周从小受家庭熏陶,其祖父沈澄是元末画家王蒙和陈惟允的好友。他工书画,善诗文。受家父影响,沈周的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是陈惟允之子陈继的学生,两人通经学,皆善画。在祖父、伯父、父亲的亲授下,沈周拜陈继之子陈宽为老师,习文学画。后从师杜琼、刘钰、赵同鲁,上宗董源、巨然及元四家。从中可以看出,沈周最初接受的是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传统。这时期其绘画风格精谨慎密,笔法尖细挺健,构图布景繁复,结构严谨,所画尺幅不大,多为盈尺小景,用笔细劲。反映了沈周早期细笔山水的面貌,人称"细沈"。
  40岁以后,沈周在师承和画风上有很大改变,倾心于黄公望。画法由精工细密转为粗简雄浑,景致由繁到简,尺幅由小变大,中锋侧笔并用,长勾短斫兼施,刚柔相济。在广泛学习宋元诸家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融会笔端,画法逐渐由细变粗,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即画史所称的"粗沈"风格。
  沈周在58岁时自称"白石翁",并在画上开始钤此印。所以在此后20多年可称为晚期,是其艺术老成时期。尤醉心吴镇,在笔法上吸取其淋漓多变的墨法,用笔更为粗简,下笔很重,时出侧锋,笔法坚实豪放,于遒劲中见浑厚。墨色滋润,水墨浓淡变化丰富,行笔酣畅,无论高山大川,还是平远小景,均具有雄伟壮阔的气势。并在平淡自然,质朴无华的景色中寓于蓬勃生机,使粗笔山水更趋于雄健苍劲,凝重浑厚。
  画山水之外,沈周兼工花卉、鸟兽、人物,画艺精博。同时代文士王穉登评价沈周:"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致。""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称赞他是画苑中的全才。为吴门画派之始祖,并和文征明、唐寅、仇英共同称雄画坛,有"明四家"之称。沈周书法学黄庭坚,遒劲奇崛,笔划修长。诗学白居易、苏轼,有《客座新闻》、《石田集》、《石田诗钞》、《石田杂记》、《江南春词》等。
  沈周山水题材广泛,分写实、仿古二类。按内容又可分为访胜纪游、幽居庄园、雅集文会、寻访送别等几种类型:
  访胜纪游:大多描写亲身游览过的山林胜境,以实景为客体,真实再现自然真趣,并将自身真切的感受表现出来。
  幽居庄园:或描写文人隐居山野茅屋,或表现精致幽雅的山庄园林,不管是简陋,还是宽阔,都强调安宁清雅的环境。
  雅集文会:主要借助自然景观来表达文人雅士的意趣和抒发友情。
  寻访送别:采取以情取景,寄情于景的手法,含蓄表达出作者眷恋挽留之情。
  仿古山水:展现了他泛学诸家的师承以及探求精致的态度。许多仿古之作,实际上已融各家之长,在把握诸家笔墨上,仿其大略,形神逼肖,但决不拘泥于古人,注重师法自然,从而脱古图新,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
  首都博物馆藏有沈周作品4件:
  仿倪云林山水卷 纸本,墨笔,高32.2、宽204厘米。
  自题:"知迂的是荆关手,聊复从迂写素秋。莫道西山无爽气,我于东野合低头。长洲沈周画并题。"钤"启南"朱文方印,鉴藏印有"朱之赤印"、"清群簃鉴赏"、"留耕堂印"等14方(图1)。

图1 仿倪云林山水卷

    这是一幅仿古之作。沈周重视师古,但更注重师法自然。此图仿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风格,平远构图,折带皴,点横苔点,虽不着色,纯以水墨画出,但笔法苍劲,墨色浑厚。近景坡岸陡峭,松树茂郁。中景湖水环绕着小岛,岛上庙宇、孤塔,远景峰峦连亘、水天一色,极富冷寂清幽之致。在构图上有疏简之分,注意突出主体,皴法较倪瓒短粗,且多湿笔,富浓淡变化,好似画面有无限的空间,意境飘缈,虚实相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董其昌虽认为沈周下笔太重,也不得不承认其为明代仿倪第一人:"启南助以笔力,正是善学柳下惠,国朝仿倪元镇一人而已。"
  碧山吟社图卷 绢本,设色,高31.7、宽206厘米。卷末钤"启南"、"石田"2印。右上有乾隆御题一首:"招提卜筑背崚嶒赠,云窮中虚玉乳澄。十老高风余古木,百年故绩付溪藤。琳池聪听看鱼惯,云径延宾记鹤能。阿呥松庵依左侧,所欣我亦品泉曾。"钤"乾隆御览之宝"印,左上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印(图2)。
这是一幅仿古之作。沈周重视师古,但更注重师法自然。此图仿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风格,平远构图,折带皴,点横苔点,虽不着色,纯以水墨画出,但笔法苍劲,墨色浑厚。近景坡岸陡峭,松树茂郁。中景湖水环绕着小岛,岛上庙宇、孤塔,远景峰峦连亘、水天一色,极富冷寂清幽之致。在构图上有疏简之分,注意突出主体,皴法较倪瓒短粗,且多湿笔,富浓淡变化,好似画面有无限的空间,意境飘缈,虚实相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董其昌虽认为沈周下笔太重,也不得不承认其为明代仿倪第一人:"启南助以笔力,正是善学柳下惠,国朝仿倪元镇一人而已。"

  碧山吟社图卷 绢本,设色,高31.7、宽206厘米。卷末钤"启南"、"石田"2印。右上有乾隆御题一首:"招提卜筑背崚嶒赠,云窮中虚玉乳澄。十老高风余古木,百年故绩付溪藤。琳池聪听看鱼惯,云径延宾记鹤能。阿呥松庵依左侧,所欣我亦品泉曾。"钤"乾隆御览之宝"印,左上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印(图2)。

图2 碧山吟社图卷

    此卷描绘了文人雅士悠游山林,吟诗作画的场景。从起伏的群山、丛树到楼台、小亭,溪水潺潺,茂林修竹,山峦环抱,一处环境清宁的山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群文人在这里结社作画,品茶吟诗。图中有的携琴行走清谈,有的坐听流泉,有的低头沉思。屋内文人正在神情专注地泼墨挥毫,屋外两人相对而坐,其余的人站在山石前,准备写诗作画。此卷内容丰富、结体复杂,但其构图完整,铺张有序。通过画面,将文人隐逸山林,抒发情思的自娱、适意、消遣的感情表达出来。画中人物神态各异,表情自然。画用秃笔,浑厚劲健,又富于变化。整幅作品表现出沈周朴质稳健的画风。
  桐荫濯足图轴 绢本,设色,高199厘米、宽97.5厘米,画自题:"何水清且涟,可以常咏游,虚襟抱灵素,凝然坐九州,双足破万顷,一石轻九州,人生在适意,此外非所求。沈周。"钤"启南"(朱文)、"白石"(白文)2印。在画两侧,有明清人题跋及印章(图3)。

图3 桐荫濯足图轴

    作者将怡人的景色与欢畅的情绪融为一体。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巨岩峭壁突兀耸立,潺潺泉水顺山而下,梧桐树、松树、杂树皆粗枝大叶,丰茂挺拔,在山水美景中,坡岸溪水旁,主人倚石而坐,将双足放入水中,岸边侍童手托果盘,送上鲜果。好一幅适意消遣图。
  此画属青绿山水。这种画法使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染山石,色彩明亮绚丽,经久不退。矿物质颜料附着力较强,因而青绿山水中皴使用得较少。这幅画中,石青、石绿相间使用,而且浓淡多变化,层次很丰富,表现出青山滴翠的优美景色。流云用勾勒留白的方法,富有动感。树法丰富多姿,梧桐、松树、枫树、枯树,种类多样。梧桐阔叶,用勾叶法,染草绿,浓荫如盖。松树用墨笔画松针,再染深绿,十分苍翠。枫树则用勾叶法,施以朱砂。树干因树种不同,画法各异。梧桐树干只有极少的横向皴笔,表现光滑的树干和极少的横向纹路。松树则画出鱼鳞状树皮,描绘非常细致。
  仿梅道人山水图卷 纸本,墨笔,高34、宽125厘米。画左上自题:"弘治甲子七月沈周。"鈐"启南"朱文方印。鉴藏印有"蔡氏家藏"等11方(图4)。

图4 仿梅道人山水图卷

    弘治甲子(1504年)沈周已是78岁高龄,仍作画如常。此图仿吴镇。
  此卷画风苍润雄浑,表现江南草木华滋的风景。用笔简意苍茫,中锋侧笔兼施,笔法刚中有柔,苍中带秀。墨笔随意而运,浓墨为主,间施淡墨,层次多变。山石轮廓各异,线条苍劲,浑厚的山峦及披麻皴法,加上浓密的苔点,画面响亮而有韵律。应是其晚年代表作。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