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以宣传国情国力、关注民生民意为宗旨,为基层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服务,系全国信息资讯服务类门户网。
编辑:朱小姐 投稿邮箱:gqdtck@163.com
中国国情在线

《中国日报》曲莹璞:改版将更适应网络时代需求

来源:新浪嘉宾访谈 浏览:4316 发布时间:2010-03-23 09:20

《中国日报》曲莹璞:改版将更适应网络时代需求
《中国日报》副总编辑 曲莹璞

  2010年3月对于《中国日报》来说,是充满纪念与挑战的一个月,在这个月的第一天,《中国日报》实施了自1981年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改扩版,无论从版面还是到内容,都有了全新的变化。新浪网邀请《中国日报》副总编辑曲莹璞做客直播间,为您深度解读媒体改版及对外宣传报道背后的故事。

  《中国日报》改版 适应网络时代需求

  主持人王莹:《中国日报》自1981年创刊以来进行了最大一次改版,今天我们也特别荣幸请到一位嘉宾,他来自中国日报的副总编辑曲莹璞。来和我们谈一下改版背后的故事。

  很多热心的网友已经看到《中国日报》的这次变化了,所以今天也特别请您来谈一谈,为什么我们这次变化选择在3月份?

  曲莹璞:这里主要是三个原因,这次大规模的改版,刚才你已经讲到,是1981年创刊以来规模最大的改版,包括我们的LOGO、报头都改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版?应该说两个大背景、一个小背景。第一个大背景,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两三年来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就是奥运会的举办。第二就是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气候变化会议在哥本哈根。还有,当然非常重要的就是世界金融危机。

  中国经过30年的变化,又在这个时候这三个大的活动把中国从后台推到聚光灯下。这个时候全世界对中国了解的渴望就更加深刻了,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中国新闻,所有的中国新闻都是世界新闻,这在以前是很难以想象的。我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了,一直在《中国日报》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到可能你费很多劲报了一些东西未必外边很关注。但现在《中国日报》报的任何东西外界都很关。以上个礼拜来讲,我们有400多篇稿子被国外的主流通讯社,还有电视台、报纸,转引了5800多次。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为所有的国家共同感受的今天,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在变化,中国的一举一动也特别受到国外的关注。所以,这是我们第一个大的背景,选择在这个时候改版,要以全新的面貌对外说明中国。

  第二个背景,像新浪这样的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在这个时候,你要给读者一个理由,在七天24小时的新闻轰炸之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什么第二天还要看报纸?所以,就要把传统的平面媒体和网络进行不同的分工。这一次我们改版的一个理念就是做好网络时代的报纸。

  主持人王莹:有分工也有结合吧。

  曲莹璞:对,作为分工来讲,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把全方位及时的新闻覆盖交给网站,把深入的分析解读和人性化的故事留给报纸”。

  主持人王莹: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定位。

  曲莹璞:对。应该说《中国日报》这次改版不是一个小的动作,我们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最近推出以后,不光是推出旗舰报纸的改版,我们旗舰报纸现在在北京出版32块版,其中包括8个版的北京版,影响还是蛮大的。与3月1号同时推出的还有香港版也改了,美国版也改版了。稍微前一点时间,我们的网站也进行了改版。为什么说还有第三个背景,是因为您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两会期间推出这个改版。

  刚才我已经说到中国为世界所关注,两会又是一个特别为世界所关注的事情,我们选择这个时间改版,就是给我们的受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这次改版我们有很多创新,理念定位跟以前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要着重回答5个问题。

  主持人王莹:哪5个问题。

  曲莹璞:比如中国在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下一步的趋向会是什么,跟你有什么关系,它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五个问题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学者们、专家们、官员们如何看待世界的风云变幻。这个以前我们的国际新闻做得也比较少,这次一大亮点就是我们重组了国际部,我们准备向海外派出记者,在一线以中国人的角度和视角点评事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主持人王莹:不仅把新闻报出来,还有一系列的追踪、分析,还要聆听各方的观点。

  曲莹璞::那当然。因为做新闻,西方的价值观也隐藏在事实背后,我们做新闻也要这么去做。

  主持人王莹:所以很多一直以来特别关注《中国日报》的网友,在这里也特别想问一下曲总,这次不仅是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版式包括《中国日报》似乎还有其它方面的变化,还有特别新的一些点,您能不能再具体给我们解读一下?

  曲莹璞:这次改版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版式的变化,适应读图时代,适应整个网络时代的需求。我们从美国雇了非常棒的设计专家,其中有一个人是世界新闻设计协会的理事长,曾经在《洛杉矶时报》做了8年的设计总监,下面管着一个80人的团队,来到《中国日报》,把《中国日报》原来好多的设计理念基本上全给推翻了。所以,这个版式出来以后,受到国外受众非常好的评价,觉得是一个全新的符合报纸发展趋向的报纸。

  总体来讲反响很正面,西方的主流媒体,像《华尔街日报》等等都非常关注我们的改版。刚才说到的这位设计专家,有一天晚上我们两点多在一块儿喝啤酒,出了报以后,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在《中国日报》工作。为什么呢?他说他已经经历了20多次改版,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改版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能够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很大,中国媒体的一个改版能够引起世界的轰动。

  新版关注民生 将中国多元理性的声音传递给世界

  主持人王莹:中国被关注。

  曲莹璞:对,在国内来讲,像新浪也做了报道,像人民日报都做了非常正面的报道,网友的反应、读者的反应都是非常正面的。总体的原因还是你是一个理念的改变,你给了读者、受众一个要阅读你的理由,所以当然欢迎。比如这次我们做了很多新的栏目,第一个栏目就是叫“封面故事”。我们的封面故事每天都有,像今天的封面故事非常及时,做的就是沙尘暴,大家可以看天安门的照片,今天就是“沙尘暴来了对你有什么影响,它为什么会这样?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主持人王莹:这也是当天大家最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及时就给出的解读。

  曲莹璞:对,应该说《中国日报》新推出封面话题的栏目,就是要关注民生,关注世界人关注的焦点,关注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及时回应国际社会还有老百姓跟这些事情的关系。所如我们做对外沟通这一块是很不一样的。

  这些沟通主要是方式的问题,比如第二版每天一个故事,叫“中国面孔”。讲述非常草根的老百姓的故事,大明星不会上到这个上面。他怎么样生活的,他对各种问题怎么看的。我们派记者就住在他家里,跟他一起聊,一起生活,然后看到很多很动人的细节,来讲这些故事。

  再比如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社会,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反映到全世界里面去。我们在评论版上开了一个“碰撞”的栏目。把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有人支持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改一改,另一些人说还不能改。为什么?专家在一起碰撞。作为受众,您看完以后自己得出自己的结论。

  主持人王莹:互动性也增强了,趣味性也有了。

  曲莹璞:对,是整体这么一个思路。

  主持人王莹:但是我感觉像《中国日报》整个办报方针也改了,现在是八字方针:了解世界、解读中国。

  曲莹璞:对,原来《中国日报》刚创办的时候其实定位很简单,就是对外沟通,针对的受众群是在华的外国人。我们的创建者还是很有眼光的,我们在1983年已经进入美国。但是随着刚才讲的这么多的背景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下,当然我们的编报方针要进行一些改变。实际上外国人很愿意了解中国很草根的一些声音,所以我们这次改版,把草根、民众多元的、理性的一些声音传递出去。中国太大了,我们是一个幅员非常辽阔的国家,光国土面积就96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60亿人口,中国就有13亿。能够有机会到中国来看一看得出结论的人是非常少的。连那些到过中国的人,他看了北京,看了上海,以为中国就像美国一样。另外一些人没到北京、上海,也许到了甘肃、青海,看了以后觉得中国是非常非常落后。什么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就是一个千面中国,我们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交汇、碰撞、融合的一个国家。所以,《中国日报》就有责任把这种多元的声音、理性的声音传递给世界,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对中国的政策制定的时候也不会发生一些误判,会更好的制定对华的政策。

  主持人王莹:《中国日报》是一个老字号,这次进行大规模的改版对大家也是一个挑战,你们团队背后是不是也有很多策划的故事?

  曲莹璞:那当然,这次改版我们酝酿了一年多时间,我们的总编辑朱灵先生先后两次带队到国际的主流大报去考察,了解第一手资料,看看西方人的报纸是怎么办的。所以,更新了很多办报的思路和理念。

  他第一次是去美国和加拿大,在那个地方考察了像《纽约时报》这么大的报纸,然后又去了欧洲,考察了《金融时报》这样的报纸,回来带来很多新的理念,这次我们全部融入到改版里头去了,我们各个团队,财经、新闻的都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外面的主流报纸,找自己不同的标杆,设置新的栏目。同时我们还请了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教授们给我们提意见、出主意,包括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像沈大伟也给我们提建议。我们还请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平面设计专家给我们设计报纸。所以,整个筹备过程比较漫长,经常一个想法觉得很好,但是最后被推翻了,因为读者不喜欢,只能根据他们的喜好进行。

  主持人王莹:原来改版背后还蕴藏着这么巨大的能量,这次得到了释放。我们看到《中国日报》也得到了国外政要的特别关注。

  曲莹璞:这次改版之后,外面的反响非常好,比如墨西哥驻中国大使说新版《中国日报》令人耳目一新,以精美的版面为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中国日报》的改版说明现在中国加强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类似这样的评论非常非常多,《中国日报》的读者还有很多是中国人,尤其是国内版这一块,大家比较熟悉的像奥运冠军女排名将冯坤说特别喜欢《中国日报》这次的改版和北京版的改、扩版,作为一个北京人看到北京能够有这么一份这么洋气国际化的报纸在街头出现,我觉得非常骄傲。

  这样的反馈是非常多的,我经常在报社做的一件事情是接待外国驻华大使,一般新的大使上任都会到《中国日报》坐一坐、聊一聊。

  主持人王莹:算是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曲莹璞:有一句话我经常听到,我一天的生活和一天的工作就是从读《中国日报》开始。包括英国驻华大使不只一次说过这样的话。

  主持人王莹:他是借助中国日报来了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他不特别不熟悉中国环境和情况的时候,可能通过读《中国日报》就有一定的相应的了解。我看到您准备了一些图片,《中国日报》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曲莹璞:《中国日报》一贯比较高端,因为我们确实在国际的重要人物里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像中国日报的网站,是全亚洲最大的英文新闻网站,它接待了很多很多人来做访谈。比如说像希拉里接受中国日报网络的访谈。

  主持人王莹:有一个《中国日报》当期的封面是吧?

  曲莹璞:对,这是她当国务卿以后第一次来中国访问,就给《中国日报》做了一个网络访谈。在小布什总统期间,超过半数他的部长都到《中国日报》做过客,他们一般都选择《中国日报》直接对网民进行一些互动。除此之外《中国日报》高端在哪里呢?它能引起很多很多人的关注。除了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以外,比如像巴西的总统卢拉两次主动要在我们报纸上发表文章。像俄罗斯现在的总理,原来的总统普京经常要中国使馆跟我们联系,也要在我们这里发表文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在我们这里发表过文章因为《中国日报》的言论版是非常活的版面,我们希望各种思想、思路能够在这里呈现。

  主持人王莹:说到这儿曲总,像前一段时间章子怡回应诈捐门也选择《中国日报》,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版面讨论特别活跃、灵活?

  曲莹璞:这一段时间以来,章子怡关于捐款传闻的事件是一个热点,应该说国内有非常非常多的媒体希望能够采访到她。她为什么到最后选择了到《中国日报》进行这场长达4个多小时的专访?我们得到的反馈是这样,她认为《中国日报》是一个国际的传媒平台,在国外、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又比较客观、真实。他们也了解到我刚才说到的很多国际的政治明星、官员都选择《中国日报》进行交流,我了解这是她为什么选择《中国日报》的原因。

  主持人王莹:最后有没有追踪一下,她对效果满意吗?

  曲莹璞:我没有了解情况。

西方办报更注重故事性   

  主持人王莹:我们这里有网友也特别关心《中国日报》的这次改版。

  网友:《中国日报》作为一个国家的英文日报对外宣传和企业走出去如何相结合更好,有利于它的发展?

  曲莹璞:《中国日报》有很多平台可以供国内的读者使用。比如我们改版之后的财经版,微观的财经,因为经济类的报道分为政经、产经和财经三大块,我们的财经版面这一块,应该说现在关注微观的东西非常多,世界发生的大事情对国内的企业有什么影响,国内的企业想向外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可以通过报纸来做,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来做,可以通过我们的手机报来做,《中国日报》手机报在全国排行第二,影响非常大。通过我们的电邮报来做,我们有一个电邮报,可以做很多,订的份数在国外蛮多。可以通过我们的各个海外版,现在应该说在跟世界媒体的合作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平台,比如我们每年都会出一个中国国家形象专刊,如果一般的企业想到华人的报纸做广告得花多少钱。

  主持人王莹:就是,有世界影响力。

  曲莹璞:通过我们的平台可以做一些宣传,当然我们觉得这得有新闻价值才来做。其次,中国日报是亚洲新闻联盟的成员,惟一一个代表中国的报纸在里头,是19个国家、21个主流的媒体形成这么一个联盟,就是大家互相之间交流内容、交流平台,中国日报在泰国、东南亚,跟这些媒体的合作很多很多,发行量很大,比如《中国日报》香港版现在在印度尼西亚发行量都有8.8万本,我们有很多平台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家走向世界。

  主持人王莹: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就您本人来说您在哈佛有过一段留学的经历,您了解西方的办报理念和方式又是怎样?我们又能借鉴一些什么?

  曲莹璞:同而且也不同,同的就是因为大家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很多时候还是相似的,运作的方式从内容来讲也是比较相似的。什么是新闻?这些价值基本上都非常类似。当然新闻是在不断的发展,现在观点在新闻里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说在美国办一个媒体也有导向的问题有些话题是非常敏感的,每次去碰触这些话题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我在哈佛念书的时候,当时的校长萨默斯就是因为讲男女两性之间的一些不同,说话不是特别到位,后来就下台了。在中国也一样,全世界每个国家都一样,都有哪些东西比较敏感,哪些东西相对不太敏感。但是秉承一种理念,你就是说实话,客观、认真的把这些实情介绍给大家,问题就不大了。

  应该说西方人对中国很不了解,很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你觉得中国跟西方有什么不同,做媒体传播是不是很困难?我觉得困难是有的,不同也很多。比如我在那儿念书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同学就悄悄的问我“你是党员吗?”我吓了一跳,他们的意识形态里教育,共产党员就应该青面獠牙、头上长角的人。不管怎么说,从国外也好,国内也好,作为传播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新闻事实给大众说清楚。

  主持人王莹:但是中国日报和国内的其它报纸还不太一样,因为它毕竟是英文报纸,还要考虑西方人的阅读思路,同时也要兼顾我们的读者的阅读需要,似乎这就有一些难度了,您是怎么权衡的?

  曲莹璞:大家本身对新闻的需求没有那么多,但是具体到每张新闻、每个图片怎么用不同。比如前两天我毙了一张图片,图片非常好,我也舍不得,但是关键是图片里的人物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一般情况下,这么多年来的感受,一些中文的报纸在用图片的时候不太重视图片里的人物是谁。

  主持人王莹:就觉得好看就行。

  曲莹璞:不是,它基本上比较含糊。比如说贵州某村的群众在干什么事情,比如云南现在干旱的哪个村里的小孩在干什么什么事情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一个英语的报纸,你要交代得很清楚,这个小孩叫什么名字,甚至年龄多大,最好都写到图片说明里。这些很细节上的中外之间的媒体报纸的不同,都要考虑到。还有一点,做对外沟通跟对内沟通一个特别大的区别在于,可能这是中国的文化使然,我们比较喜欢讲道理,对外面的沟通应该是讲故事。一般一个外国受众特别想知道这条新闻对有什么影响,对新闻的当事人有什么影响,把这个故事讲出去,他看了明白,自己得出一个结论,不能板着面孔往这儿一坐,这应该是1,那个应该是2,2+1=3,太枯燥了,人家记不进去。

  主持人王莹:举一个例子,现在是西南五省干旱,对于这样一个话题,似乎相对来说是敏感一些,对外应该怎么报?

  曲莹璞:就是说实话,我们现在就派记者在云南、广西的村子里跟村民住在一起,然后记录他们的生活。比如今天这个报纸里,这是一篇关于干旱的报道,王茜在云南报道,实际上一上来讲的就是云南的一个农民叫何忠才,他现在所面临的情况,他们家人多长时间洗一次澡,他们的水弄来以后先洗菜,然后再干吗,然后再干吗,讲这些故事。你看完细节之后就知道旱情在那儿多么严重,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主持人王莹:可是说出来会引起大家的恐慌。

  曲莹璞:中国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不容易恐慌了吧。前段时间有人说起粮价、米价的问题,实实在在讲国家现在储备的粮食已经够好几年用,不会有什么恐慌。中国这么大,汶川地震杀伤力这么强的灾害,我们都能挺过去,干旱我们一定能做好。

  主持人王莹:对于民生的报道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思路?

  曲莹璞:客观、真实,背后是什么故事我们就把它报道出来。

  主持人王莹:接下来我们看看各位网友又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网友:我特别想知道现在《中国日报》在英国有没有驻点,如果有是否会为在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

  曲莹璞:非常感谢这位网友的问题,《中国日报》改版只是一个表象,现在其实整个发展的思路已经非常明晰,也就是去年我们制定了《中国日报》整个在海内外发展的十年战略。我们很快就会有第一个记者派往伦敦去,我们以前在伦敦有机构,但是没有记者。但是中间也中断了一段时间,我们希望在二季度的时候,我们的英国记者能够已经到位。

  英国是我们海外三个总部的一个总部,也就是伦敦总部,它将来要覆盖到欧洲和非洲。我们陆续要开的站点还会有布鲁塞尔、约翰内斯堡等等。我们在亚洲的总部就是在香港,它主要覆盖亚洲和大洋洲。在美国的总部就在美国,要覆盖南北美洲。我们逐渐讲海外三总部建立起来,不光是指媒体,我们已经出了美国版,我们现在正在筹备要推出欧洲版,香港版要改成亚洲版去发行。除了纸媒体之外,我们要建三个子网中心,也就是说以后的每一个点需要不少的人来做记者、做推广等等。

  所以,我们肯定会为海外创造很多的机会。在国内也会有很多的点要建起来,我们现在已经有23个记者站,准备很快争取每一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都会有我们的记者站,我们在国内也是三种战略,我们有上海总部、广州总部和北京总部,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多,网友朋友希望能够跟我们联系,下一步如果愿意回国内发展,也可以跟我们联系,看看对哪个地方感兴趣。

  主持人王莹:还有很多网友还有很多问题,我们也一起再来关注一下。

  网友:像《中国日报》跟《环球时报》之间进行的是PK战吗?

  曲莹璞:我们不是一种PK战,中国很大,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媒体能够使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对外来推广、介绍中国。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媒体来做这件事,能够把中国客观、真实的介绍给国外,消除很多误解。

  主持人王莹:下面一位朋友特别想让您点评一下章子怡小姐的事情,您介意在这儿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吗?

  曲莹璞:我刚才已经讲过了,章子怡的这件事情只不过是选择了《中国日报》作为采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采访,它是关系到一个国人越来越觉醒的一种善行,特别是大地震之后,大家对慈善事业的热情非常高,需要去关注,去帮助一些弱势的群体。《中国日报》自己还有一个慈善版,不定期的出版。我们通过这件事情,作为《中国日报》来讲,我们就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事业,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主持人王莹:这是您的一个观点,我们这里也有朋友在说《中国日报》在本土的影响力,不知道您是否也做了一个调查。刚才我们更多谈它在国外的影响力,您觉得它在本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力呢?

  曲莹璞:《中国日报》在本土的影响力应该说是不可替代的,我刚才其实已经提到了,在国内的使馆、领馆、外企,他们的大使、使节都在看《中国日报》。曾经有一个世界500强的大企业CEO曾经跟我一起出席一个活动,他说曲总我给你想了一个非常好的广告词是否可以用一下。我说什么广告词?他说你的外国老板在看中国日报,你看吗?我想想还挺好,后来我把这个意见回来跟大家讲讲,结果被采纳。因为现在在很多外企里的白领都看《中国日报》,因为他老板要看。

  主持人王莹:了解老板的动态和想法。

  曲莹璞:对。我们在去年的时候通过AC尼尔森做过一个读者的调查,出来的结果我们也比较吃惊,差不多有半数在国内的读者是国人,而不是外国人。

  主持人王莹:时至今日《中国日报》已经发展到有两大报系,11种出版物,3种外语,9大网站,还有3大手机平台,真的这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国日报》未来的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变化会越来越多呢?

  曲莹璞:那当然,刚才说到了我们今年年内就要出欧洲版。在国内这一块,我们现在已经推出北京版了,到年底的时候,等世博结束以后,我们会出上海版,我们现在计划中还有广州版。这是光纸媒这一块。新媒体这一块,我们会在每个洲都会有一个多媒体中心,通过报和网融合做很多事情。刚才你也提到创新,比方说现在报纸应该怎么办,网站该怎么办,我们都做了很多思考。就拿朱灵总编辑去考察《金融时报》来讲,它从十年前就开始报网融合,融合的结果现在发行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增长,而它的网的受欢迎程度也在增加。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我们的网和报,和你刚才提到的所有的平台一步一步融合到一个大的发展中心里,我们同样的人马既编报纸也要出网站的新闻。

  主持人王莹:您和您的团队看来压力非常非常大。

  曲莹璞:应该说压力很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不同于以往。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个工作呢?因为我们在做一种把中国和世界连起来,帮助我们的国家去发展,帮助世界的人来了解中国。你想这是多么神圣的一个使命?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抱怨,说西方媒体对中国多么多么的不公,什么事情对我们那么那么的不客气,还捏造事实。我不否认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还应该说他们是一种误解,很多情况是因为不了解。作为国家的英文日报,我们媒体的责任就是要消除这些误解,让中国跟世界的沟通更顺畅起来。

  主持人王莹:我相信这种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荣誉感也会越来越强。在这里我们也特别感谢您的做客,我们也祝愿《中国日报》能够越办越好,感谢易茗造型。(责任编辑:朱士军)

版权声明:
中国国情在线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gqdtck@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